弹性体环氧化新方法的研究论文

10条回答
西尔米奥奈优质答主
应答时长21分钟
关注

摘要经橡胶弹性体增韧后的环氧树脂具有固化前两 相互溶、固化后两相分离的特点.橡胶弹性体增韧 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①橡胶弹性体是 否能均匀分散在液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4-06-26 10:31:47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经橡胶弹性体增韧后的环氧树脂具有固化前两 相互溶、固化后两相分离的特点.橡胶弹性体增韧 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①橡胶弹性体是 否能均匀分散在液态

弹性体环氧化新方法的研究论文

论文-\-自修复弹性体的研究进展.doc,PAGE 4 自修复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分子弹性体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由于其长期受到静态或动态拉伸、挤压、剪切、扭转等机

环氧树脂的弹性体增韧改性研究

用改性硅橡胶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对增韧体的冲击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改性硅橡胶加0~15份的范围内,增韧体的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加入量超过15份以后

羧酸配位的过氧铌酸盐基离子液体催化烯烃环氧化

6高洪成;于杰辉;宋晓静;王静;杜娟;贾明君;;3-氨基-1,2,4-三氮唑配体修饰的钼酸盐超分子化合物的烯烃环氧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环氧树脂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通过对环氧树脂体系进行改性 ,制备出环氧树脂弹性体 ,可以保留其绝缘性能好 ,耐腐蚀 性好 ,粘结性好的优点 ,并且比聚氨酯等具有更好的工艺性能 ,将成为功能弹性

弹性体氢化改性

橡胶弹性体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女口 聚合物共混改 性等;化学改性,如氢化改性、环氧化改性、氯化改性、链端改性 等。这里我们重点介绍 化学改性中

北化田明教授川大张新星教授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田明教授与四川大学张新星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基于仿生组装纳米结构与界面氢键网络协同作用开发了多种强韧化、自修复、功能集成的弹性体材料,相关研究工作连续报道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特性与应用

本论文首先通过优化环氧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度的环氧化异戊橡胶(EIR)、环氧化天然橡胶(ENR),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和核磁共振测试对所制备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并基于可控

环氧树脂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摘要】: 概述了增韧环氧树脂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各种增韧方法、机理以及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橡胶增韧法,近几年常见的热塑性树脂、热致液晶聚

聚乳酸环氧化弹性体的反应性增韧改性

【摘要】:为提高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的韧性,将PLA与环氧化乙烯-醋酸乙烯酯弹性体(EVM-GMA)在不同加工温度下反应性熔融共混,制备了PLA/EVM-GMA共混物。热重分析(ther

评论(10) 赞(159) 浏览(986)

相关问题

  • 弹性体环氧化新方法的研究论文

    经橡胶弹性体增韧后的环氧树脂具有固化前两 相互溶、固化后两相分离的特点.橡胶弹性体增韧 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①橡胶弹性体是 否能均匀分散在液态

  • 脂质体系抗氧化方法研究论文

    该方法的缺点是,DMPD只溶于水,不能用于疏水性抗氧化剂的测定。 1.2 脂质体系抗氧化能力的检测方法 脂质过氧化(简称LPO)是指脂类(LH)的多不饱和脂肪

  • 聚脲弹性体性能研究论文

    因此,讨论与研究聚脲弹性体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目的,就是要起到沟通聚脲弹性体的合成与应用 的桥梁作用。 3.1 聚脲弹性体的化学基团及其稳定性 由前面的制备过程可知,聚脲弹性体

  • 氧化铝陶瓷研究方法论文

    摘要:目的 评价包含酸性功能单体的氧化锆处理剂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提高的效果.方法 制作80枚氧化锆瓷片,粘接面以氧化铝喷砂后分为5组,分别为C组、R组、S组、ZC

  • 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研究女贞子提取物及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为女贞子的开发应用提供基础。将女贞子用超声提取后,提取物(N1)用 D101 大孔树脂

会员服务
  • 论文服务

    一站式论文服务,客服一对一跟踪服务。